图书馆
改建目的
使用功能的更新与完善,内外空间的整合与创造,以及反映当代性的新建筑形式的介入。
设计针对不同年代的建筑确立改建的原则与策略
对1960 年代初创的清水砖柱风格严格保护与修缮
对1980 年代加建部分进行改造,插入或重建新的公共空间,通过区别对待的措施,凸显不同年代建筑的差异与内在呼应。
改建设计的核心
实现图书馆东西向主轴线贯通,并加建一座高50米的主塔楼。
改建具体措施及技术
主楼地上共11层。结构设计方案是 ,在1~4层仅把塔楼的混凝土核心筒落地,在裙房屋面(5层以上),再围绕核心筒布置悬挑结构,形成25m*25m的楼面。2幢塔楼平面成45度对角布置,使得不影响裙房中庭房间的采光和通风。塔楼之间以透明的菱形厅相连。
为了实现建筑整体如此大跨度的悬挑,采用了先进的高层大跨度悬挑预应力空间超静定结构体系,选用了XM15-7型锚具、YCD-120型千斤顶、大吨位预应力后张法及上下两个预应力结构层脱开等施工技术,排除了预加应力时引起的超静定效应,最终,上、下 弦杆的截面仅400*1150mm,就实现了约8.35m的悬挑,提高了楼层的净高。
该结构方案解决了大吨位预应力高强钢丝束高空作业成套技术;克服了施工场地小、运输通道窄等各项技术难关,创出一套完整成熟的施工工艺;同时节约了大量钢材,又减少了施工费用,降低了工程造价,属国内首创。
主楼有两层地下室,以提高基础的稳定性,并减小主楼与裙房的不均匀沉降。但是,由于主楼裙楼的荷载相差很大,还是出现了一定的差异沉降。
主楼还用了核心筒结构。核心筒就是在建筑的中央部分,由电梯井道、楼梯、通风井、电缆井、公共卫生间、部分设备间围护形成中央核心筒,与外围框架形成一个外框内筒结构,以钢筋混凝土浇筑。此种结构十分有利于结构受力,并具有极优的抗震性。是国际上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。同时,这种结构的优越性还在于可争取尽量宽敞的使用空间,使各种辅助服务性空间向平面的中央集中,使主功能空间占据最佳的采光位置,并达到视线良好、内部交通便捷的效果。
2002年,图书馆在书库北侧扩建了自习室,采用了钢框架结构。建筑立面为玻璃幕墙结合金属百叶。百叶片的倾斜角度可根据需要调整,在夜间不采光时,将百叶片放成垂直状态,降低热量的外泄。